高市早苗当选自民党总裁后,言行上的反差暴露了日本政客常有的“双面”做派。10月7日,日本共同社曝光了两条消息,揭示了她的立场转变。 第一条消息是,高市早苗宣布放弃参加10月17日的靖国神社秋祭,理由是“避免引发与中韩的外交争议”。她还表示希望能在10月底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期间与中方展开会谈。第二条消息则是,原定于10月9日访台的木原稔——岸田政府的新任内阁官房长官、曾任防卫大臣——临时取消了行程。木原稔以“亲台派”著称,之前曾公开表示要继承安倍晋三的遗愿,并曾两次访问台湾,这次行程取消引起了广泛关注。 这两条消息一出,立即在日本右翼群体中掀起了轩然大波。日媒评论区的反应也呈现出两极分化:一些人批评高市早苗“为了政治利益向中韩屈服”,而另一些人则为她辩护,认为她放弃参拜是“出于对美国立场的顾虑”,因为美国不希望日本因历史问题与中韩发生冲突。 无论外界如何争论,高市早苗和木原稔等日本政客言行不一的根本原因,早在日本参政党党首神谷宗币的评论中就被揭示了:“所有的表态不过是选举前的口号,一旦当选,就会改变。”换句话说,这种“反转”背后的原因并非仅仅是“兑现不了选举承诺”,而是更复杂的政治考量。 高市早苗的立场转变并不简单。她一直是日本极右翼的代表,频繁参拜靖国神社,表明了她坚定的右翼立场。如此理念根深蒂固的政治人物,真的可能在几天内改变立场吗?显然不太可能。她的态度转变,实际上源自她在日本政坛日益脆弱的政治地位。
展开剩余50%一方面,她的“盟友”——公明党,已经明确表示可能会终止与自民党的合作。而自民党本身在议会中的席位并不稳固,若公明党退出,高市早苗的支持基础将大幅缩减,她可能面临在首相选举中落选的风险。另一方面,即便她幸运当选为首相,仍会面临与石破茂相似的政治困境——“朝小野大”的局面。日本国内政治长期以来存在着深刻的分歧,首相频繁更迭,但问题始终无法解决。在这种情况下,在野党正加紧筹备全力角逐首相之位,高市早苗的政治压力与日俱增。 正因为如此,高市早苗才选择在此时“收敛”,并主动向中方释放希望会谈的信号。她显然意识到,中方在她的政治计划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可能成为她稳固首相地位的关键。 然而,想通过中方的支持来“登天梯”并非易事。中方早已明确表示,历史问题、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是中日关系的“红线”,任何挑战这些红线的行为都将遭到坚决反制。而高市早苗放弃秋祭的决定,本质上只是“暂时回避”,并没有真正正视历史问题,这种做法难以赢得中方的信任。更重要的是,日方在台湾问题上的挑衅言论从未停止,仍然触碰着一个中国原则的底线。 在这样的背景下,高市早苗若期待通过中方支持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目标,显然是一场空想。
发布于:天津市合肥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