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国交通运输部宣布,从2025年10月14日起,对于美国企业、组织和个人拥有或运营的船舶,以及悬挂美国国旗或在美国制造的船舶,靠泊中国港口将征收“船舶特别港务费”。同时,中国商务部也发布公告,对含有中国成分的部分境外稀土物项及相关技术实施出口管制。这两项新举措正好在APEC会议前夕公布,形成中美高层互动中的“针尖对麦芒”局面。中方此举既是对美国单边贸易措施的针对性回应,也是向外界传递的一种战略信号。 事情的来龙去脉要追溯到2025年4月。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宣布对中国的海事、物流和造船企业启动301调查,并且要求在港口服务上进一步收费。这一举动直接影响中国企业在航运和造船领域的正常运营,干扰了中美之间的海运贸易。考虑到中国港口的吞吐量和造船产能都十分庞大,这样的冲击对产业链的影响也会比较大。 按照中国方面的规定,港口特别港务费的征收对象包括: - 美国个人或美国公司购买的船舶;也就是表面上写着“美国某某公司”或个人名义的船,哪怕这艘船平时并不经常靠美国港口,也要缴费; - 美国人控股的公司经营的船,若其在该船上的持股比例达到或超过25%,同样要缴费; - 挂美国国旗的船,当然要纳入; - 在美国制造的船,即便现在改名、换旗,只要是在美国制造、下水的船,也在管控范围内。 换句话说,凡是与美国有关系、或曾在美国制造并下水的船都可能被纳入征收范围。 收费标准方面,按阶段递增: - 2025年10月14日起,费率为每净吨400元;
展开剩余49%与港口费措施同步,中国商务部还宣布对含有中国成分的部分境外稀土物项及相关技术实施出口管制。这一组合措施,港口费属于直接的经济施压,稀土管制则是在全球供应链层面的战略性压力。两者并行,被视为中方对美方采取的“双杠杆”策略。 通过港口经济杠杆和稀土战略杠杆,中方向外界展示了对美方采取对等、务实且可控的回应能力。既让美国在实际成本和战略压力上感受到影响,又强调了相关措施的合法性、有限性与可控性。
发布于:天津市合肥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