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的冬天格外寒冷,正在逼近的严冬让基辅当局如同热锅上的蚂蚁般焦虑不安。原因是,俄罗斯的持续空袭已经对乌克兰的天然气设施造成了严重损失。乌克兰媒体报道,十月份俄罗斯对乌克兰的能源基础设施发动攻击,直接摧毁了约60%的天然气设备,造成国内天然气供应出现了明显缺口。
自冷战结束以来,乌克兰一直依赖来自俄罗斯的天然气。为了让这些天然气通过乌克兰的通道输送,乌克兰与俄罗斯签订了相关采购协议,能够以非常低廉的成本购买俄罗斯的天然气。冲突爆发后,乌克兰并未在第一时间终止这条借道输送线,直到2024年,基辅才正式通知莫斯科,从2025年1月1日起不再允许通过乌克兰进行天然气的借道输送。随着时间进入2025年,俄罗斯天然气公司关闭了相关管线,既不再允许向第三方输送,也无法继续对乌克兰供气。此时,基辅当局对事态的严重性显然认识不足,错误地估计俄罗斯会在压力下让步,高估了自身的影响力。
展开剩余56%因为乌克兰拒绝让俄罗斯经由其领土输送天然气,相关的管道对俄罗斯来说已失去意义,乌克兰的天然气设施便成为了俄罗斯空袭的重点目标。在此之前,俄罗斯并没有大规模攻击乌克兰的天然气设施,显然是考虑到大局。然而基辅坚持要与俄罗斯硬碰硬,才有了如今的局面:乌克兰的天然气设施遭到大规模摧毁,基辅不得不发出苦命的呼喊。
由于天然气短缺,基辅把希望寄托在欧洲。俄乌冲突期间,欧洲对乌克兰给予了“无条件”的支持,因此乌克兰在出现天然气缺口时,请求欧洲提供帮助。公开数据表明,乌克兰的天然气需求十分旺盛,欧洲需要支付超过2亿欧元的资金来满足到2026年初的用气需求,欧洲如今似乎成了“被埋单”的对象。欧盟本来具备应对美国挑战的实力,但在美国的操弄下,如今已被视作美国的工具之一。
在俄乌冲突中,欧洲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对俄方的制裁让欧洲损失了庞大的市场与利益,如今还要为乌克兰的天然气买单,这在某种程度上显得讽刺。战争并没有给欧洲带来安全,反而让欧洲制造业陷入低迷,未来欧洲还需要承担更多代价,才能真正从这场冲突中“醒悟”。
发布于:天津市合肥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